首页  部门概况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工作  规章制度  安全知识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不听不信不转帐,电信诈骗不上当

发布时间:2020-12-13  点击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电信诈骗”这种新型的诈骗方式应运而生,而社会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电信诈骗案件的重灾区。社会经验不足、容易收到诱惑、学校安全教育不足等问题都是大学生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的原因。

    我们虽然在进入山管的时候接受了充足的入学安全教育,但是仍有部分同学不经诱惑走进电信诈骗陷阱。目前我校已经明确表示,涉及电信诈骗的学生讲按照违规违纪上报,进行处分,后果比较严重。并且电信诈骗造成的损失一般是难以追回的,对于涉及电信诈骗的学生来讲真可谓是"人财两空"。

所以最好的防止电信诈骗发生的办法就是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电信诈骗常用的套路。

刷单诈骗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上购物十分流行,有些商家为提高销量和店铺的信誉就会雇佣“水军”进行刷单,因为刷单操作简单、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因此不少学生萌生了“刷单”兼职的想法。犯罪分子抓住机会,以提供“网络兼职刷单”为名,利用人们急于寻求兼职且贪图小利的心理,通过QQ、微信、微博等聊天工具实施诈骗。因此,需要我们提高防诈骗意识,切勿落入“刷单网”。


校园贷诈骗

    校园贷本身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不少校园贷平台一开始就走上了投机、欺骗的罪恶之路。尽管国家监管层出台了相关制止措施,但校园贷诈骗事件仍是屡禁不止。提醒大家校园贷不是圆梦,而是毁梦。希望大家远离校园借贷,莫让“校园贷”变成“亡命贷”。


熟人诈骗

    相对于其他诈骗类型而言,冒充熟人进行诈骗隐蔽性更强,更令人防不胜防。骗子冒充好友借钱,模仿熟人的语气和口吻,给当事人打电话或发信息,然后让当事人“猜猜我是谁”,继而顺着当事人的话冒充其某位熟人,得到信任后,再进行诈骗。因此,在对方要求转账时,一定提高警惕。


    因此,为提高防护意识,特向大家提出以下建议:

   1.接到电话,不管对方是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电话:陌生人通过电话、网络、短信等途径要求你对自己的存款进行转账汇款的,要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2.接到电话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
电话: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这样的事情,无端的中奖信息都是骗子设的局,不要因贪一时的便宜遭受更大额度经济损失。
    3.接到电话一谈到是公检法等人员一律挂断电话:现在骗子都会冒充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称受害人银行账户存款异常等情况以所谓的保护为由来进行诈骗。
    4.所有短
信,只要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这种是典型的利用短信链接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的诈骗手段。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微信里有很多类似于算命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会在后台盗取你的手机号,让你输入名字去匹配就会盗取你的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所以大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170这个号段是虚拟运营商的号段,这个号段的号码都是通过网络渠道销售SIM卡,真正实名制很难。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学习一定的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提高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忌盲目冲动,多谨慎思考,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不管是现实诈骗还是网络诈骗,骗子最终的核心或者是共同点都是一个骗字,只要同学们多加强预防心理,多提高一些警惕,多留点心眼,就一定会发现骗子的狐狸尾巴。


上一条:压实责任,阻战疫情——安全保卫处把好学校第一道安全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下一条:珍爱生命,远离艾滋

历城校区: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60号    邮编:250100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区丁香路3500号  邮编:250357
版权所有:山东管理学院安全保卫处
Copyright www.sdmu.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